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正文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2024-05-05 08:57:26 来源:口口声声网 作者:百科 点击:483次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慕容马学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博慕不招兵买兵打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对野心家,容复就是心想兴复习带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俩。他俩处心积虑要重建几百年前就灭亡了的燕国游荡燕国,但是仗反却从不招兵买马,也不学习兵法韬略,而江而是湖上专心修练各派武功,在江湖上四处浪,慕容马学还树敌无数,博慕不招兵买兵打可谓脑残至极。容复最终,心想兴复习带慕容博被少林寺扫地僧感化,燕国游荡在少林出家不问世事,仗反而慕容复的而江复国大梦破灭,竟而精神错乱,以为自己真的做了皇帝。

其实,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的复国做皇帝之梦,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已,他们从一开始就疯了。因为光复燕国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不论天时、地利抑或人和都不具备,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人和

我们首先来看看,慕容博、慕容复念念不忘的燕国,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呢?其实燕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前后建立了五个以“燕”为国号的政权,被后人称为“慕容氏诸燕”,它们分别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与北燕。

这几个燕国都是地方割据政权,又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王朝。而且几个燕国之间尚且你争我斗。例如当年后燕灭了西燕,从后燕中分裂出了南燕,两个国家相互对峙,最后慕容云杀后燕皇帝慕容熙,建立了北燕。

时间过了几百年,到了宋代,根本没有人会怀念那几个叫做“燕”的小破国家,甚至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几百年前曾存在过几个燕国。所以慕容氏打出“光复燕国”的旗号根本没有号召力!他们完全无法获得人心,所以没有人和。

二、地利

想要建立政权,就必须研究地缘政治。北宋的周围全是强大的敌人,比如辽国、西夏、吐蕃,如果慕容氏能在两国的夹缝之间建立复国根据地,在敌对两国间谋求平衡,壮大自己,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但是慕容氏将自己的根据地选在哪里呢?在姑苏这个鱼米之乡。虽然北宋之时,江南并不是特别繁华富庶,但这里至少是大宋腹地,远离边境,远离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真是一派祥和景象。

试问,在江南一代,有多少人会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偏偏跟着慕容氏做谋反杀头的勾当呢?可见,慕容氏在选择根据地时,没有考虑到“地利”的因素,失败。

三、天时

所谓“时势造英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狼烟遍地,兵革不休。若是慕容龙城能组建一支军队,起兵复国,逐鹿中原,可谓上应天时,未必不能问鼎天下。然而慕容龙城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赵匡胤。赵匡胤本是柴周旧臣,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建立了宋朝,为天下开启了和平之世。慕容龙城复国无望,只能郁郁而终。

到了慕容博和慕容复活跃的时代,天下太平日久,虽不是海晏河清,但是宋朝的国内矛盾并不突出。当时宋朝的问题是外敌环伺,北有大辽,西有西夏,这两国对大宋虎视眈眈。此时大宋武林人士无不秉承爱国之心,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慕容博和慕容复这时候跑出来要造反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慕容博与慕容复一对父子也堪称活宝,表面上看他们为了复国东奔西走,可谓苦心孤诣。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犹如儿戏,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没有全局谋划。

复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么做的呢?他以韦陀杵杀死少林寺玄悲大师,又以斗转星移杀死伏牛山柯百岁,时时不忘自己家的祖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结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处杀人了。以至于白世镜谋害马大元,也要将尸体伪装成是中了马大元自己的绝招锁喉功而死,嫁祸给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儿子四处树敌。我简直怀疑慕容复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慕容复的所作所为也很脑残。他口口声声要光复燕国,四处旅游结交四方豪杰。但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继承人段誉爱慕他的表妹,辽国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萧峰倾慕他的为人,慕容复不去结交他俩,反而为了收买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俩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为国,根本不会跟着慕容复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复脑残,他们的手下也跟着脑残,最脑残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声声说公子爷要以复国为重,但整本书就数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绝技是侮辱人,就是让人一辈子恨他的那种。比如他对青城派、亲家寨、段誉等人的侮辱都是锥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变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后慕容复一掌杀了包不同,我怀疑慕容复已经忍了他很久,实在忍无可忍了。

另外想复国得有心腹亲信吧?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复国家族得人丁兴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个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慕容复再娶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这样慕容氏成了一个大家族,至少复国还有点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复一个儿子,然后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而慕容复二十好几了还没娶妻生子,放着身边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语嫣不去亲近,整日东奔西走不干正事,还动不动就想自杀,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为什么慕容博、慕容复等所作所为如此脑残?居士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学过如何复国,如何统帅部众,如何收拢人心。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所作所为,并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阴谋家,反倒是像想要扬名立万、开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传言慕容氏的威名。如果这么想,慕容博、慕容复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合理了。

由此,居士我猜想,当年慕容龙城争夺天下失败后,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复燕国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创立一个慕容派。这一理想一直传到了慕容博父亲那里,他也是这么培养慕容博的,从他给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博”,意味着博取天下百家武功。比如大理黄眉僧说过:

老僧听说世间确有慕容博这一号人物,他取名为“博”,武功当真渊博到了极处。似乎武林中不论哪一派哪一家的绝技,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

其实连载版中,慕容博的妹妹就一心想要建立慕容派,她反对慕容博的复国计划。

慕容博长大后,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复国梦想,所以他给儿子取名“复”,意思是光复燕国。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开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领兵打仗、上阵杀敌。所以尽管慕容博一心想复国,他的所作所为,包括对儿子的教育,却与复国梦背道而驰,最终酿成了慕容复的悲剧。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慕容博和慕容复是《天龙八部里》里的两朵奇葩,一个专坑儿子,一个专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复兴大燕为毕生梦想,但结局令人唏嘘,慕容博为扫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复在破碎的复国梦中不知所去,发疯终老。

有不少读者疑惑,为何二人宁愿在江湖中打打杀杀,也不愿屯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来兴复燕国呢,笔者观点如下,请各位不吝赐教:

大宋国不允许他招兵买马

慕容复在出场时自称:姑苏南慕容,是因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这个地方也居住着大燕遗民,但地盘属于当时的大宋,试想,如果慕容复率领他的部下,在此处招兵买马,日日操练,叫嚣复兴燕国,这简直就是悬挂在大宋国的皇帝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反动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还未出师,就身先死了。

再说了,当时大宋国的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这样一个根基稳固,无计可施的社会大环境里搞起义来复兴大燕,没有群众基础和起义的噱头,根本搞不起来!

制造江湖混乱,好浑水摸鱼

兵马路线走不了,慕容复父子效仿宋太祖赵匡胤,试图借用江湖力量来颠覆庙堂的格局,来挑拨两大国的关系,好在战乱中寻找机会,趁乱复国。

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挑起宋辽两国的战争,间接弄死了乔峰的母亲,为了避免被追杀,他假死避祸,潜伏在少林寺偷学武功,同时变着法子在江湖中制造混乱。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转星移”神功,嫁祸他人,制造江湖矛盾。慕容复在浪荡江湖的时候,哪里有英雄会,他窜去哪里“表现自己”,搅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严重缺乏,本想搅动江湖风云,趁机谋划大业,却不料兜兜转转成了江湖公敌。

奇人异士的重要性

很难得,他父子二人发现了拥有奇人异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种兵缺少的年代,拥有奇人异士这样一只队伍可不简单。在襄阳被围困时,杨过就是派奇人异士烧了“蒙古鞑子”的粮草,扰乱了敌军军心,才替郭靖夫妇解了围。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时候,这些奇人异士潜入城中搞暗杀,烧粮草,再与慕容复的兵马来个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们去宣传假消息,制造混乱扰乱敌军军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热衷拉帮结派,三五成群。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拉拢,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马。

财力薄弱,无力逐鹿中原

慕容复世家虽然强行支撑了五代没有断绝传承,但财力方面已然匮乏。姑苏燕子坞属于江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浪荡江湖,图谋大业等繁杂的支出让他早已囊中羞涩。

所以,在西夏国招驸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成为驸马就有足够的财力来兴复大燕,而不是儿女情长,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厮守一辈子。再到后来,他选择去抱段延庆的大腿当干儿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财政支持。

只是最后,他的计划都落空了。

自古以来,不少君主的发迹都在底层,首先聚拢一群悍将人才,然后招兵买马。慕容复他们父子混迹江湖捞取资本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对人心的把握和局势的掌控能力实在有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惨败下收场。

笔者以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珑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这个平台上获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图霸业”。各位看官以为呢?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里,有着“南慕容”美誉的慕容博、慕容复爷俩,满怀“兴复大燕国”的壮志雄心,手段也堪称阴险毒辣。但仔细推敲,却叫好多读者连呼蠢到感人:“复国”这么大的事儿,关键就得手里有兵。可这处心积虑一辈子的慕容博老爹,虽然也说要“建一支义旗”,却也只是嘴上说说。儿子慕容复成天在江湖上乱跑,成天想着“收揽人心”,还不惜给人当驸马认干爹,可唯有练兵打仗这事儿,半点没干。

如此复国套路,等于是成天混在江湖上四处拱火拉仇恨,干等着天下大乱后浑水摸鱼,最后落得念佛的念佛疯的疯,也是毫不奇怪。这等没头苍蝇乱窜般的战略,比买彩票中大乐透的概率还低。但对这事儿,小说原著里,慕容博老爹也是一肚子苦水:“想我慕容氏人丁单薄,势力微弱,重建邦国,当真谈何容易?”说白了,想在大宋造个反,太难了。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慕容博的这声哀叹,其实也非常靠谱。在大宋“造个反”有多难? 首先就要看看,大宋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制度。

其实,造反这事儿,放在宋朝历史上,真不是稀罕事。大宋“田制不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差役赋税压力更极重。别看“富宋”的城市高度繁荣,但哪怕在“梦华”一般的汴京,都是“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农民起义也就成了常事,比如在号称古代“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年间,农民起义就多达四十多次。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国祚,爆发农民起义二百零二次,每年都要“造一两次反”。

如此“造反成风”的朝代,慕容博爷俩凑个热闹,似乎是不难,但想成功,却比登天还难:北宋二百零二次农民起义不假,但全都是地方性起义,没有一次发展成类似黄巢李自成那样的全国性大乱。别管一开始声势多大,几乎多是很快被平掉。因为大宋这“守内虚外”政策,“守”得太彻底!

就以军队来说,宋太祖年间,北宋禁军不过二十二万人,发展到八十年后的宋仁宗年间,竟膨胀到一百二十六万人。而且要注意,恰恰是《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年代,北宋的军队开始滚雪球般膨胀,就是为了“防造反”。养兵更是不惜血本,哪怕你是禁军中普通一兵,平日傻吃混日子,也是躺着就有钱粮拿。大宋号称“富庶”的财政收入,六分之五都用来养兵。

这么不惜血本养出的军队,三分之二以上都驻扎在汴京周围,哪里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迅速开动。能不能打两说,但数量上却是绝对优势,普通的农民起义,人少且战斗力差,当然很快就给平掉。至于慕容博“建一支义旗”?那还真不够给人塞牙缝。

而且,哪怕慕容博父子“复国”决心坚定,不惜叫麾下“义旗”们修炼慕容家传武功,各个练成斗转星移参合指,打起来以一当十,也恐怕架不住北宋“守内”的另一个大招:招兵!在大宋朝廷看来,造反不就是为钱嘛,那就比比谁钱多?只要发生动乱或灾害,大宋除了开打,也摇起“招兵”大旗,经常把“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诸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类的俗话,也正是从北宋年间起流行。以宋代学者吴儆的话说:“防盗莫先于慕名为兵”——把这帮人都当兵来“养”,大宋就安全了。

如此操作,倘若姑苏慕容家真贸贸然造反,后果也可以想:就算一开始占了便宜,暴打宋军一顿,可大宋只要“招兵”。自家的“义旗”们,除了邓百川包不同等几位死忠外,恐怕都要分分钟投奔朝廷,只把自家闪成光杆司令。招兵买马?就算把燕子坞等“姑苏慕容产业”全卖了当军费,恐怕也竹篮打水一场空。造反如此艰难,慕容博慕容复爷俩选择“混江湖”,其实也是扬长避短。

而细细看这事儿的话,大宋养兵的钱,招兵的钱,根子上说,还是要狠刮老百姓。如此下来,越造反越养兵,越养兵越造反,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折磨了北宋一百多年,直到踩入靖康之耻的大坑。

但放在《天龙八部》小说里,相信也正是这“守内虚外”的制度,让知道自己斤两的慕容博爷俩,看到了“复国”新契机:大宋“守内”不假,对外边防武备可就“虚”了,挑起大宋跟外敌开战不就得了?如此苦心,正如慕容博给萧远山的一句解释:“倘若宋辽间战衅重开,大燕便能乘时而动。”

可问题来了,你要拱火,却哪里拱不好,可为啥偏偏要挑起宋辽大战,为此不惜逮着萧远山一家人坑呢?因为放在《天龙八部》的背景年代,即北宋中后期时,这宋辽边境,就是大宋国防最薄弱的地方。

北宋“守内虚外”,国防出名的“虚”,而作为北宋防御辽国屏障的河北要地,那更是“虚”到家。宋辽和平后,随着北宋腐败加剧,河北禁军也加速腐化,各级军官大多纨绔膏粱子弟,这帮守土有责的军将,以元祐年间(《天龙八部》背景年代)监察御史张舜民的怒斥说,简直“唯是饮食宴乐,优游暇日而已”,除了吃喝就是旅游。日常军事训练也“不修讲复”,就是一群吃货军官带领的“废物军团”。

更可怕的是,就是这样的“废物军团”,到后来连数都凑不齐:比如河北的战略要冲定州,账面上驻扎着十万人,到了北宋中后期,平时竟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这还是“河北最为屯兵处”,其他的战略要地,兵员更是注水。如此“虚”的国防,自然就被慕容博爷俩盯上。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看过这样的国防,这样的“守内虚外”,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联金灭辽”战场上,河北禁军组成的宋军,先被辽国残兵打的稀里哗啦,又被金军铁蹄碾压的体无完肤,叫理论上重兵把守的汴京,轻易就暴露在金军马刀下——靠着“守内”和“养兵”,大宋获得了心理安全,然后心安理得的文恬武嬉,把国防糟蹋成渣。靖康之耻,正是为这一切买单。

但比起这些触目惊心的北宋王朝败笔来,慕容博爷俩选择“混江湖”,却也来自宋代另一个社会风气:高涨的民间尚武风。

宋朝常被称为“弱宋”,但事实证明,“弱”的是北宋的统治者,老百姓非但不弱,相反习武风气极盛。大宋的民间各地,更是习武“社团”林立,民间“结社”成风。比如在北宋中期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各地,老百姓就组成“弓箭社”,每个“社员”配备弓箭刀剑,平日里集合练武,一旦遇到外敌或盗贼入侵,就结伙抵抗。以大文豪苏轼估算,仅定、保两州,就有651个“弓箭社”,三万多人成为“社员”。

如此盛况,也成了后世武侠小说的“素材”。慕容博父子混在其中,也是正常:这么个藏龙卧虎的“江湖”,当然是自己“复国”的助力。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弓箭社”当然没有帮慕容家复国,却成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救星:当靖康之耻爆发,北方半壁山河沦陷时,正是北方大批“弓箭社”站出来,他们或结寨自保,或组成义军,哪怕装备低劣训练有限,却依然与强大金人浴血死磕。宋室南渡后,正是以“弓箭社”为骨干的北方义军们,多年如一日的不屈苦战,才为仓皇南窜的南宋,赢得了稳住阵脚的黄金时间,以及一次次大好的光复机会。只可惜,宁可杀良将认大爷送钱“换和平”的南宋王朝,对不起这么多忠勇的百姓。

慕容博爷俩“混江湖”的话题,其实就是这么个小切口,足够帮我们看懂北宋的兴衰,更有多少反思在其中。

参考资料:乐小鱼《北宋军事制度变迁》》、《“靖康之耻”全是因为腐败?八十万禁军不能打还真是个体制问题 》、范学辉《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 、何玉红、曹伟芹《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因为《天龙八部》是武侠小说。

在武侠小说里,金钱、权力、朝廷,通通都是粪土,武功才是高于一切的存在。

诸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锋对金国王爷不屑一顾。《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杀大宋宰相如杀鸡。《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出入大明皇宫无数次等情节。

这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武侠小说中却是常有的事。

三岁小孩子都知道。权谋这玩意,是用在朝堂上的。兵法这玩意,是用在战场上的。武功这玩意,才是用在江湖上的。

天龙既然是一部武侠小说,那它的主线和核心剧情,必然就要设定在江湖中。它的核心必然就是武学,主线要以武为尊。否则武侠小说就名不副实了。它也就不能称之为武侠小说了。

基于这个内容设定,所以可以看到。天龙中的慕容复,来回的折腾来折腾去,都只能是在江湖圈子里混。

他想收编灵鹫宫的闲杂人等,想通过杀乔峰换取江湖声望。志气不小。但说到底,他也就是当个民间团体首脑,武林盟主罢了。这种成就仍然是限定在江湖中的,离掌控国家机器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毕竟,谁也不可能指望慕容复带着一群江湖武林人士打江山。这是不现实的。你看乔峰被耶律鸿基关押后,大半个大宋江湖武林人士去救他。结果怎么样?这帮“高手”差点就被辽国团灭了。

当然,天龙中的慕容复也不是不能跳出江湖圈子。比如他可以考科举,先在大宋官场中混出个地位,再慢慢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最终触碰到权力核心。

还比如他可以通过讨好乔峰,跟契丹人搭上关系,在宋辽边境组织边民自卫队,积极伏击宋军的打草谷部队,争取事情弄大,然后搞个多国会谈,争取自己的一块自治领,完成独立的第一步。

再比如他还可以做西夏驸马,通过驸马混进西夏核心势力圈,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又比如他干脆通过段延庆一步到位,先当个大理国主,过把一国之主的瘾。

但问题是,如果是这样,那慕容复在小说中的武功高强的人设就坍塌了。

混官场和混江湖,当官和习武,从来都是两条路子。习武,只要有天赋,有机缘,有个把高人指点就好了。就像段誉和虚竹那样。

但要复国,这就得有钱,有人,有粮草,能打下地盘,守住地盘。金庸要是写慕容复怎么招兵买马,怎么学习权谋兵法。那他笔下的慕容复从一开始就没必要在江湖上混。更没有必要钻研武学这种玩意。

慕容复又不是主角,金庸怎么可能在他身上写那么多与武侠无关的内容。

总而言之。慕容复的复国理想和他在小说中的高手设定,是天然相冲突的。武侠小说的设定限制了慕容复的格局。这是武侠小说的固有缺陷导致的结果。为了小说的结构,金庸就只能委屈慕容复了。把他塑造成了典型的loser。干啥啥不行。

另外,不考虑武侠小说的结构因素。我们就单从小说里面的内容看。慕容复也没有机会招兵买马,带兵打仗。因为他的老爸慕容博实在太坑儿了。

首先,慕容博从小给慕容复洗脑,给他灌输光复燕国的志向。可是如何复兴燕国,慕容博却不教慕容复。他不教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还假死,不在慕容复身边。这导致慕容复从小就缺乏父爱,有人格缺陷。受教育这方貌似情况也不是很好。

而缺乏基础教育的慕容复,不知道感情的慕容复,最终也变成了一个性格非常偏激,心胸异常狭隘,不能容人的小人性格。

我忘了是哪一章了,王语嫣曾说,慕容复不喜欢看汉人的书,打心底里排斥,他只想看鲜卑文的书。试问,这种狭隘的心态,他怎么在汉人的地盘上混?

他要是在东北老林混,也还罢了。但在汉人的地盘上混,他还想复国。在不了解汉人的思维和国情的人情况下,他怎么复国?他又凭什么复国?谁愿意为他的理想而卖命?他靠什么来笼络人心?

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笼络人心,什么叫枭雄心态。他注定只是个什么都干不好的撸射。

其次,除了教育异常失败外,慕容博还经常四处杀人,嫁祸给慕容复。这是比起他没教育好慕容复,挖的第二大的坑。

慕容博假死之后,便在江湖上四处杀人。他武学渊博,熟知很多武功,在杀人时,随便用一招别派武功,比如用丐帮武功杀少林的人,用少林的武功杀大理人,都能嫁祸给别人,挑起武林纷争。

但问题是,慕容博跟个锤子似的。每次杀人都会露马脚,露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家传绝学。这下可好了,大家都知道杀人凶手是姑苏慕容氏。而最要命的是,慕容博此时已经假死了,懂慕容氏武学的只剩下慕容复一个人。那在别人看来,这杀人凶手只能是慕容复,没跑了啊。

慕容复可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机会学什么带兵打仗的本领,去招兵买马。他能苟延残喘般的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

说实话。慕容博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光复燕国,可他从头至尾却一直在坑慕容复。他没屁贡献不说,还连带慕容复被他坑的也是屁成就都没有。真是让人怀疑,慕容复是不是他捡回来的。

看看人家乔峰,自己是大辽南院大王,义兄是大辽皇帝。结拜兄弟一个是大理国主,一个是西夏驸马。另外还有一个没结拜的兄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差距真是太大了。慕容复要想复国,怎么说也要混成乔峰这个水平才有资格谈这件事。

如果一定要给慕容博找点好的方面,我觉得只有四大家臣。这是他留给慕容复唯一有价值的正面资产了。

然而也是很可惜,四大家臣虽然忠,但能力是真不行。邓百川稍微好点,比较稳重。另外三个,公冶乾喜欢吹牛,说自己的武艺高强;包不同嘴欠,喜欢无缘无故得罪人;风波恶喜欢跟人闹别扭,遇到一个掏粪的都要跟人对峙半天。这三个人当当保镖还行,但要他们辅佐慕容复复国,真不行。



我觉得他们还不如水浒中的李逵。别看李逵大大咧咧的,宛如智障。但他看到焦挺的功夫不错,马上就替宋江收了。看到汤隆打铁的本事不错,想到山寨需要铁匠,就也把汤隆拉成了自己的下线。

处理军国大事,既要靠能力,也要靠人脉和人才。你看,连李逵都懂这个道理。慕容复就不懂,四大家臣也不懂。这一主四仆,和人打架无数,无论胜败,都没法发展对方当下线。这群人哪里是干大事的材料?

慕容博、慕容复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两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毕生都在筹谋光复燕国,但却为什么从来不去招兵买马,反而浪荡江湖?

1、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当时大宋周边有吐蕃、西夏、大辽和大理等虎视眈眈,但也绝对不能容忍国内还有招兵买马的“反对势力”,别说拥有势力不行,就是让宋朝正义人士知道慕容家有此野心,都会招致大祸。

这也是到剧中后期,慕容家族才暴露自己野心的原因。

2、力量悬殊,硬刚不过。

那其实按慕容家的财富实力,如果自己立个府邸,挂着羊头卖狗肉,暗中积蓄发展力量也未尝不可,但自始至终慕容复就只有两个家仆。

这是因为即便慕容复搞出一点实力,但在一个国家面前,还是远远不够的,无疑以卵击石。

3、两败俱伤,浑水摸鱼。

综合考虑之后,慕容家族选择了这一条路。

不管是慕容博挑拨武林灭掉乔峰一家,还是片头慕容复在西夏国军中,以至后来拉拢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武林人士、少林寺反水想除掉乔峰,西夏国应聘驸马,最后竟认“第一大恶人”段延庆为义父,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

一方面,慕容博挑起辽宋争端,以削弱宋国实力,而慕容复不管是投靠西夏还是大理,还是想当武林盟主,都是在借力。

但人算不如天算,逍遥派争取不到,乔峰除不掉,连段誉也成了自己的拦路虎。

最后,竟落得痴痴傻傻的下场。

按历史记载来看,慕容复要光复的大燕是南北朝时期的燕国,统治的区域在如今的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一带,前后历时80余年,在那个乱世能存活这么久实属不易。

而慕容复生活的年代,据燕国亡国都已过去数百年,其实是一点根基都没有了,也就剩下一点武林绝学,而慕容复无奈天资有限(武学悟性竟多要王语嫣指点),所以失败也是必然的。

你觉得慕容复抓住哪个机会,或许有复国的可能?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线,比较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实力强大。武装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根据《天龙八部》的描述,这部小说的背景应该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经过百年发展,实力强大,国力日隆,内部稳定。想要在大宋境内造反,势比登天。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边,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区小霸王,个顶个的强国。大宋朝都打不过这几个,慕容复就手下那几个烂番薯臭鸟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有什么机会?

第二,慕容家族实力有限。

鲜卑人建立的燕国,不管是前燕、后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脉。但那毕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时期已经相隔了五六百年。鲜卑慕容氏的政、治影响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容复在姑苏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坞”,并不是金庸乱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沦落为寻常百姓了。只不过是略有资产的大地主罢了。

这样的财力,逍遥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买马、举兵造反,根本办不到。养一支军队那不是开玩笑的,那花销绝对是天文数字。慕容家族无力承受。

正是因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无力举兵。所以他们才要到处煽风点火,妄图挑起各国之间的战争,到时候天下大乱,慕容家族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趁机复国。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可发一笑。

不论是创业还是复国,都要和现实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就想声势浩大的大搞,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他目前保存这点儿本钱也可能很快就会陪赔进去。

慕容博和慕容复所处的时代,离大燕国灭国已经几百年。他身边的遗老遗少,满打满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风波恶、公冶乾和邓百川这四大家臣了。这样的实力,顶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较大的地主武装。公然招兵买马,扯旗造反的话,份量还远远不够。

北宋政权经过澶渊之盟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不但兵精粮足,而且底层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乐业,不想打仗。此时的慕容复即使掏钱,振臂高呼造反的话,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其实,他的先祖慕容龙城就很有先见之明,知道复国越来越成为是一项艰巨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创立的“斗转星移”之术不但是一门极厉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为复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来实施的。

就是需要审时度势,一旦机会来临,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来打击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抢少林寺藏经阁武功秘籍的谣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让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从中渔利吗。

慕容复也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他混迹于江湖,既可以掩饰身份,又能从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关于朝野和民间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他及时做出判断。他去西夏应征驸马,不就是从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吗?他认段延庆为义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际遇啊。这些也都是为了从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势啊!

只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复的策略是对的,只是在试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对,他又过于急躁,最后不但复国未成,还落得众叛亲离,得了失心疯。好在还有一个温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过余生,也算是活过,拼过,爱过一场了。

如果细看天龙八部,你会发现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以及他手下所谓的遗臣后代,完全是一个很奇葩的组合!

慕容博,30年前编了一个谎话没有引起宋辽战争也就罢了,可接下来30年的时间里竟然选择了假死隐居,一心研究如何偷取少林武功秘籍。作为慕容家族的核心领袖,竟然在30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这种偷鸡摸狗的勾搭,话说你能解决啥?

而且偷学了30年的少林功夫,你倒是把这点技能传给你的儿子慕容复啊!你儿子要是能吸取这30年的精华,何苦在少室山灵鹫宫等武林人士聚集的区域里丢人现眼!结果假死的阴谋连自己的儿子要隐瞒,刚刚恢复了身份不到12小时又准备出家当和尚,真是奇葩中的奇葩!

包不同,慕容家族四大遗臣后代之一,一天到晚不研究正事,成天研究跟人斗嘴皮子!

风波恶,同样是四大遗臣后代之一,也同样是一天到晚不干正事,成天研究个人约架打架!

受连续剧的影响,很多观众以为慕容复的手下只有这两个。但实际上,原著小说中还有邓百川和公冶乾,不过跟上面两个都差不多,都是一天到晚不干正事、游手好闲的主!

而他们四个唯一的价值,就是在最后时刻仍然牢记复兴慕容家族的使命,但也就剩下这点价值了!除了记住这个使命,该办的正事他们是一件也没干!

而我们的悲情苦主慕容复,相比较上面这些货色,他也实在是好不到哪去!表面看起来他很悲剧,在什么地方都能摔跟头,但如果仔细分析他所做的一切,这个结果纯粹就是他自找的!

看着众多武林人士对身份已经是大辽南院大王的乔峰喊打喊杀,自己就异想天开的企图将乔峰杀死,借此博得中原武林人士的拥护!可你怎么就不看看对方的身份?那可是辽国的南院大王!多么好的政治资源!目前退一步讲,就算你得到了中原武林人士的拥护,那又能怎么样?难道要告诉大家你是鲜卑族的后裔,大家跟着我一块去复兴大燕国?你跟这些汉族出身的中原武林人士能走到一块吗?

看见段誉纠缠自己的表妹,慕容复是一脸的厌烦,可同样的道理,对方的身份可是大理国的王子!未来大理国皇帝的继承人!关键时刻为了西夏驸马而不顾王语嫣死活的慕容复,这个时候居然怜香惜玉起来,不但不拉拢段誉,反而跟人争个你死我活!

总而言之,慕容家族这一队奇葩,文化素养不错、武功技能也不错,但在政治情商这一领域,他们的得分完全是零!可要想复兴大燕国(当然可能性也基本为零),慕容家族的后裔们所需要的,恰恰就是最核心的政治情商!可偏偏这个家族从家族成员到忠心家奴,谁也不具备这个东西!

只能说700年过去了,越来越长的时间线,加上稳定的北宋局势,让整个慕容家族根本察觉不到时代的变化!

宋辽和平的局面,谁能跟着你造反?

燕国的故地大部分在辽国境内,慕容家族却长期隐居在南方,企图在宋朝的境内复兴大燕国,这是在搞笑吗?

幻想着依靠江湖朋友来协助自己建立政权,更显现出了慕容家族的短视,对方只是贪图你们家族的名声,谁会吃饱撑的没事干去造反?

也许慕容复最后的结局很好,尽管他最后变成了疯子,但他却放下了家族身背的长达700年的包袱,也许很多人对慕容博突然选择出家颇不理解,但也许30年的苦涩,早已经让他处于崩溃的边缘,扫地僧的出现只是解开了他最后的心结而已!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心兴复燕国,并不是在江湖上瞎游荡。

一、慕容博在寻找复国的契机。

这个问题得从当年“五胡乱华”说起。

五胡乱华是北方数十个小国家,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竭,进而如同诸侯割据般地纷纷起兵建立反华政权。其中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被称为“五胡”。

鲜卑族慕容氏是影响最大的部落,建立的政权就是历史上的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等国号为燕的政权。

燕国当年建国的基础,或者说契机,就是华夏天下大乱,慕容氏乱中取胜,建立了政权。

到了《天龙八部》里,慕容氏当年的燕国,已经灭国数百年。慕容博秉承祖先遗嘱,依然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

但慕容博深知,慕容氏要想复国,必须有像当年燕国建国时一样的良好契机,那就是周边各国对大宋群起而攻之,天下大乱,慕容氏借机重新建立燕国政权。

慕容博围绕这个目的,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慕容博挑拨中原武林人士,劫杀辽国萧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萧远山,企图挑起辽国与大宋的战争。

慕容博在大理国境内杀死少林高僧玄悲,嫁祸大理国,企图挑起大宋与大理的矛盾。

慕容博唆使吐蕃国师鸠摩智挑战大理天龙寺,和少林寺,企图挑起吐蕃国与大理、以及大理和大宋的矛盾 。

……

凡此种种,慕容博的活动,几乎大都是为了挑起周边国家与大宋的战争。创造五胡乱华时一样的动乱,慕容氏好乱中取胜,在动乱中获得复国的契机。

少林寺里,慕容博父子加上鸠摩智,实力已经远超萧远山父子,但慕容博自愿引颈就戮,用生命换取萧峰率领辽国军队攻打大宋,吐蕃国出兵响应,使他们慕容氏从中分一杯羹,以达到他们光复燕国的目的。

二、慕容复在积蓄复国的力量。

慕容复联合丁春秋和游坦之挑战萧峰,并非为了所谓的“契丹胡虏,人人得而诛之”,而是为了在天下英雄面前杀了与他齐名的“北乔峰”,使自己成为江湖群豪的领袖。

慕容复在“三十六洞洞主” “七十二岛岛主”之间周旋,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企图把他们收为己用。

慕容复眼睁睁地看着深爱自己的表妹王语嫣跳井,而不施救,是为了当上西夏驸马,借助西夏国的力量以复国。

慕容复亲手杀了自己的家臣包不同,认段延庆为父,是企图当上大理国皇帝,借大理国的力量以复国。

… …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所作所为,是不切实际的,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可笑的。但是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兴复燕国。而不是什么“在江湖上游荡”。

三、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招兵买马,更不切实际。学习带兵打仗无兵可带。

上面已经说过,《天龙八部》所在的时代,没有五胡乱华的时代背景,更不是《三国演义》里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时代。姑苏慕容氏当时无非是一普通百姓之家,以何种名义招兵买马?

假如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招兵买马,除非带一支人马占山为王。那样一来,他们自己反倒成为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反贼、草寇!

《天龙八部》里,慕容博倒是做了招兵买马的物质准备。江湖上武功低微的柯百岁惨遭慕容博杀害的原因,就是慕容博看中了柯百岁家资富有,就是为了夺取他的钱财。

但即使慕容氏有了招兵买马的钱财,但却没有还是没有招兵买马的时机。少林寺内,慕容博对萧峰父子说:“待大辽出兵南下,吐蕃西边呼应,我们姑苏慕容氏举一支义旗,瓜分了大宋江山……”

说明,慕容博是有招兵买马的打算的。但他的如意算盘最终只能是镜花水月,空想而已!

没兵没马,只有四大家臣,三个丫鬟,带兵打仗之法学来何用?

实际上慕容家父子跻身于武林,行走于江湖,乃是为当时的形势所逼,而且他们在武林中笼络人心,收买人马才是他们唯一能行的出路。金庸先生在这方面的设置其实是紧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慕容家若不是跻身于武林行列,而是到处招兵买马,专做带兵打战之事,怕是没到慕容博这一代,就已经被诛族了。



为了保存复国的希望,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慕容家只能跻身于武林。

慕容复的祖宗慕容氏,乃鲜卑族人。当年五胡乱华之世,鲜卑慕容氏入侵中原,大振威风,曾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好几个朝代。其后慕容氏为北魏所灭,子孙四散,但祖传孙、父传子,世世代代,始终存着中兴复国的念头。中经隋唐各朝,慕容氏日渐衰微,“重建大燕”的雄图壮志虽仍承袭不替,却眼看越来越渺茫了。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大将慕容彦超,威镇四方,他族中更有一位武学奇才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的高妙武功,当世无敌,名扬天下。他不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但天下分久必合,赵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龙城武功虽强,终于无所建树,郁郁而终。但复国遗志却还是代代相传,如此在慕容龙城数代之后,传到慕容博手中,慕容龙城的武功和雄心,也尽数移在慕容博身上。

慕容家图谋复国,在他们看来是中兴之志,但是他们身居大宋,此时宋朝大统,他们此举便是大逆不道,作乱造反。是以像慕容博等历代继承人,虽暗中纠集人众,聚财聚粮,却半点不露风声。其实也正是因为当时这样的政治环境,才迫使慕容氏一族为了保留复国的希望,而跻身于武林,奔走于江湖。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因而在他建立大宋之后,为了防止“陈桥兵变”这样的事再现,“重文抑武”便成了有宋一代的基本国策。文风鼎盛,武事不兴,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文人饱读圣贤书,一根筋的忠心事主,科举等仕途之路便捷,朝廷取士的数量又多,谁会冒险去做造反这种杀头诛家灭族的事。再加上社会清平,人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慕容家想要明地里招兵买马起事,无疑是不可能的。只怕一聚众招兵,就被朝廷给灭了。

因此,想要保存复国的希望,这种事就只能暗着来。慕容家虽然不敢明地里招兵买马,但历代继承人暗中一直都有在做纠集人众,聚财聚粮的起事准备。而且,为了积蓄力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只有把目光瞄向了武林。更何况起事造反不靠武人,难不成要靠文人上战场去打仗?跻身武林,也能更好的掩饰他们的复国意图。而武林侠客,江湖中人,多讲恩义,只要给予恩情,他日起事不怕没人听从号令。因此,慕容家历代继承人,在江湖上行走,就是多做急人之难,济人之困等事,以期结交知交好友。

只是慕容氏心怀大志,与一般江湖人物所作所为大大不同,在寻常武人看来,自是极不顺眼,再加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头流传,渐渐地竟致众恶所归。 鲜卑人来自北国,雄武骠悍,慕容氏为避风头,才迁到了江南苏州水乡,那向来是文雅柔弱之区,以免引人注目。到慕容博这一代,已经是迁居数代了。由此,姑苏慕容立足于江湖,慕容家也变成了武林世家。



慕容博与慕容复父子为了复国大业,他们都是呕心沥血的付出。奔走江湖,暗中积蓄力量,寻求起事之机,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小说中有多处写慕容博等暗中收买人马的情节,他们的做法,一般是对武林人士,各门各派给予恩义,传与黑色“燕字旗”,以慕容家作他们的背后靠山,换他们听从号令。比如在小说第十三回中,慕容家四大家将之一的包不同,就与阿朱两人恩威并施,成功传出“燕字旗”,将青城派和秦家寨两个帮派收入慕容家麾下。这两家皆于内外交困之际,当家武功才能皆不足以带领自己帮派独立于天地之间,衡量利弊,虽说就此成为他人部属,名声既大受损害,行事又不得自由,但从此得保安全,自以接这小黑旗为善。因而接过燕字旗,即表自此遵奉姑苏慕容氏号令,决无异心。

司马林与姜孟两位师叔低声商议了几句,便走到包不同跟前,双手接过小旗,躬身说道:“青城一派今后谨奉慕容氏号令……”……包不同哈哈大笑,说道:“好极,好极!”左手拿出一面黑缎小旗,交在他手里。姚伯当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高举过顶,转身向群盗说道:“众位兄弟,咱们秦家寨今后齐奉慕容氏号令,忠心不二,生死不谕。哪一位不愿意的,大可退出秦家寨去……”群盗轰然说道:“我们一同追随姚大哥,此后遵奉姑苏慕容氏号令,决无异心!”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三章》


这是小说中有明写慕容家成功传出“燕字旗”的,其他过往被收入麾下的又不知有多少了。况且恩威并施,有施恩收买人心的,自然也有通过立威,震慑依附的。不听号令,基本就没有什么好结果,像青城派的前当家司马卫,依包不同的话意,就是因为不听号令,死在了慕容博的“斗转星移”绝技之下。通过这样不断传出“燕字旗”,慕容博成功暗中纠举了一批羽翼人马。后来慕容博之所以会到少林偷盗武功秘笈,也是为了这些羽翼更加壮大。可见,他们慕容家跻身武林,奔走于江湖,的确是唯一可行的出路。

慕容氏先祖龙城公创下一门“斗转星移”绝技,尽管这项能转移对手攻势来路的精妙武学,为慕容氏创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响亮名头,但却颇有“依人作嫁”的意味。心想,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学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绝技功诀,传授于暗中纠举的羽翼人马,则慕容氏复国实力将如虎添翼,更形壮大。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而慕容复为了复国大业,更是四处奔走,连武功和终身大事都给耽误了。而且从小说中所给出的情节来看,他的政治嗅觉也是非常敏锐的,他也擅于把握机会,只是每一次机遇最终都与之擦身而过。比如聋哑谷参加“珍珑棋局”,若是功成,他便是逍遥派的掌门;七十二岛三十六洞群主欲攻上灵鹫宫,少林英雄大会中原群雄欲对付萧峰,慕容复为了将那些洞主岛主和群雄引为己用,又出头笼络人心,之后西夏王国招聘驸马,又给了他与西夏结盟之机;最终当段正淳与段誉落入他的手中,眼看段延庆有夺回帝位的良机,他又想拜段延庆为义父,借大理国实现复国。

这一些,哪怕是有一次功成,都可能缩短慕容复的奋斗历程。只是这些机会,最终都被“天龙三兄弟”给破坏了,皆与他擦身而过,还落下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生生把他给逼疯了。

实际上,任凭慕容家父子如何努力,他们最终注定都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始终得不到天时之利,这也是慕容博当年处心积虑,要去制造雁门血案的原因。慕容博时,宋辽交好,兵戎不兴,全无可趁之机。到了慕容复这一代,却因当年雁门血案的余波影响,导致慕容家的谋反意图逐渐被中原武林所知,虽有宋辽交恶的变化,却已彻底断了他们的起事之机。说真的,慕容复被慕容博坑了不少,这让他的复国之路更加举步维艰。玄悲和柯百岁等人之死的雁门血案余波,给了他太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当时特定地历史背景下,慕容家想要保存复国的希望,只能跻身于武林而奔走于江湖,掩饰谋反意图,暗中纠集羽翼,以寻起事之机。只是天时不予,无论他们如何奔走和努力,都注定终将难有建树。而面对天时不予,不甘碌碌无为的他们又只能冒险一搏,以创时机。然而慕容博当年制造的雁门血案,后续的影响太大了,甚至是直接埋葬了他们的复国大梦。在少林英雄大会之后,慕容复其实已不过是在穷途末路中,作最后的挣扎而已。毕竟,为了一家之私欲,致天下苍生于不顾,当野心彻底暴露,又哪有真正的人心所依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作者:百科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