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金庸笔下知名度不高的宝藏:唐太宗亲赐的珍宝,高昌古国迷宫之秘 正文

金庸笔下知名度不高的宝藏:唐太宗亲赐的珍宝,高昌古国迷宫之秘

2024-04-29 19:20:02 来源:口口声声网 作者:探索 点击:272次

金庸笔下知名度不高的宝藏:唐太宗亲赐的珍宝,高昌古国迷宫之秘

探险寻宝一直是金庸古今中外久经不衰的热门题材,金庸先生在自己的笔下宝藏武侠作品中也创作出不少耳熟能详的宝藏。提到金庸先生笔下的知名宗亲珍宝之秘宝藏,大家可能会想到《鹿鼎记》中的高的高昌古国八旗宝藏,《雪山飞狐》里的唐太闯王宝藏,《碧血剑》中的迷宫建文帝宝藏,以及《连城诀》中的金庸梁武帝宝藏等。在这些宝藏中,笔下宝藏高昌古国迷宫遗址中的知名宗亲珍宝之秘宝藏可能是知名度比较低的。

高昌古国的高的高昌古国宝藏出自金庸先生的中短篇作品《白马啸西风》。这部作品限于风格和篇幅的唐太方面的原因,留下的迷宫影视作品非常少,相较于先生的金庸《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等作品,笔下宝藏真正读过小说原著的知名宗亲珍宝之秘人也并不算多。不少人在盘点“飞雪连天射白鹿”中的作品时,数到其中的“白”是哪部作品,不少人都会卡住,甚至想不起这个“白”到底是哪部作品(真事,我朋友还有说是《白眉大侠》的)。因而,这部作品中所描述的高昌古国宝藏也就少有人知了。

传说中西北回疆之地存在着唐时高昌古国的藏宝地——高昌迷宫,里面有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

《白马啸西风》故事的开篇便是由这高昌古国宝藏的藏宝图展开,白马李三和上官虹夫妇因这藏宝图而被人追杀。李三和上官虹先后身死,死前将这藏宝图的线索留给了女儿李文秀。李文秀逃出生天,被哈萨克族部落的牧民计老人所救,两人相依为命,就像是亲爷孙一样,李文秀自此过上了放羊牧马的游牧生活……

到后来,因缘际会下,李文秀爱慕的哈萨克族小伙儿以及他的族人,追杀李文秀父母的那波人以及隐藏在高昌迷宫中的神秘人物纷纷粉墨登场。在李文秀的“师父”讲述下,这宝藏的真相才正式揭晓。

迷宫之中所谓的宝物,都是中原到处可见的纸、笔、围棋、七弦琴等常见之物

高昌国是西域古国之一,唐太宗贞观年间,高昌国的国王臣服于唐却不愿遵守汉礼,引得唐王大怒,派大将侯君集率兵前来征讨。

高昌国国主鞠文泰自知唐兵难敌,便打定以逸待劳,防守为上的主意,以期望唐兵后勤难继,自行退去。此外,鞠文泰又做了双重打算,在隐秘之处修建迷宫,将高昌国内的珍奇宝物尽数藏在迷宫中,以此为后路。

哪知唐将侯君集用兵如神,唐兵英勇善战,且唐军又有巢车等攻城利器之助。两国开战后,唐军势如破竹,高昌国老国主鞠文泰惊吓而死,新国主鞠智盛及文武百官来不及逃往迷宫,便被侯君集大军攻破了国都,一干人等全部做了大唐的俘虏。迷宫中的金银珠宝也尽数成了唐军的战利品,被运往长安。

战后,唐太宗说,高昌国不服汉化,不知中华上国文物衣冠的好处,于是赏赐了大批汉人的书籍、衣服、用具、乐器等给高昌。

然则倔强的高昌人依然认为“野鸡不能学鹰飞,小鼠不能学猫叫,你们中华汉人的东西再好,我们高昌野人也是不喜欢。”他们将唐太宗所赐的书籍文物、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的老君像等等都放在迷宫之中,谁也不去多瞧上一眼。

到千百年之后,李文秀等人进入迷宫中看到真相,才知晓原来所谓的高昌宝藏却是汉人的常见之物。

对当年杀死李文秀父母,千方百计不远万里来此找寻宝藏的那些武人来说,高昌迷宫中的书籍、文具等物确实是无用之物。也怨不得那人会说,“在汉人的地方,这些东西遍地都是,那些汉人却拼了性命来找寻,嘿嘿,真是笑死人了。

PS:实际上,这些唐时留下的物品,哪怕是书本,围棋啦、七弦琴、灶头、碗碟、镜子等物也都是了不得的文物。在《白马啸西风》的时代(清代),这些看似无用之物,其本身也依然是价值连城的珍物。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唐时遗物,在经历历朝历代战乱席卷的中原之地也是难有的。

当然,这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人并不一定知晓这些东西的可贵之处。以他们的心性,做出焚琴煮鹤的事也并不令人意外。

所谓高昌宝藏,其物品本身在《白马啸西风》这部作品中可能并不值钱。这些物品真正宝贵之处是它们所代表的“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就像“鸳鸯刀”中隐藏的“天下无敌”秘密的真相是两柄刀上所刻的“仁者无敌”一样,这高昌宝藏的秘密也是追求者们无法做到,不愿追随的。

对当年的高昌古人和现在的李文秀来说,这所谓的“宝藏”虽好,但却非我所愿。

高昌国国主鞠文泰的说:“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

李文秀说:“人家喜欢怎样过日子,就由他们去,何必勉强?唉,你心里真正喜欢的,常常得不到。别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是不喜欢。”

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开最大的脑洞,品最有趣的故事。我是冲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探索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